這樣酷熱的天氣讓人有些無福消受:休息不好,頭昏腦漲,精神倦怠,食納不香,四肢乏力,動則汗流如雨,甚至還會讓人患上感暑、中暑等暑熱傷人的疾病。此時如何消暑防病再次成為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一道課題。中醫專家指出,夏季消暑防病重在祛暑濕,做好防暑祛濕的工作,就是做了消暑防病。
熱傷風別吃退燒藥
與冬季常見的風寒感冒、風熱感冒不同,夏季感冒多為暑濕感冒。北京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傳統醫療部主任李建指出,盡管夏季也有人會患上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但最常見的還是暑濕感冒,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熱傷風”,因為夏季悶熱、濕度較大,人們容易貪涼(如吹空調),因此容易感受風寒之邪。
從癥狀上來說,雖然都有鼻塞、流涕、發燒的癥狀,但暑濕感冒一般發熱重、惡寒輕,病人一般沒有寒冷的感覺,只是發熱,出汗多但是不解熱。因此熱傷風吃退燒藥效果并不好,而且還有副作用。中醫對暑濕感冒的治療,主要是清暑祛濕,如祛暑丸,暑濕感冒沖劑、金衣祛暑丸、藿香正氣等。此外,如果有嗓子疼、咽喉痛、舌頭發紅等癥狀,一般是風熱感冒;如果沒有嗓子疼等癥狀,一般為風寒感冒。而且風寒感冒怕冷的癥狀比較明顯,而風熱感冒發熱的癥狀比較明顯一些。
夏季預防感冒,李建提醒一定要注意休息、勿過分貪涼、適當補充水分,同時適量運動。
◎相關鏈接
暑濕感冒常用飲食療法
(1)清暑祛濕茶 鮮扁豆花、鮮荷葉、鮮玫瑰花各20克。將荷葉切成細絲,與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內,加水500毫升,煎成濃汁,加適量冰糖,代茶飲用。
(2)荷葉菊花苡米湯 鮮荷葉一張(或干荷葉12克),菊花12克,苡米30克,加水煮湯,去渣服食。此湯清暑利濕作用俱佳。
(3)藿香葉粥 鮮藿香葉20克,煎湯加白糖,每天服3~4次。或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加藿香汁煮沸,即成藿香粥,適量服用。藿香能解表邪、化內濕;鮮品芳香化濕作用更強。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者適宜。
(4) 釀冬瓜 冬瓜一個約500克重,海米10克,豬肉末10克,香菇20克,麻油、味精、精鹽、淀粉適量。先將海米用溫開水發好,香菇切成細丁,與肉末等攪拌均勻備用。把冬瓜洗凈,切頂取瓤,將海米、香菇等倒入瓜內,將瓜頂復蓋,蒸15分鐘,蒸熟后放冷即可食用。冬瓜有明顯的利尿作用,是清暑除煩的良品;海米有補氣作用,暑多傷氣故用之;香菇、豬肉亦有補中益氣的功效。本方適宜于氣虛感受暑濕者。
養生重在健脾化濕
夏季高溫與悶濕并存,濕度過大危害人體健康,中醫稱之為“濕邪”。當濕度上升時,身體會從腸道吸收水分,因而呈現浮腫,醫療上稱為“氣象綜合征”。人體脾胃受“濕邪”的影響最大,會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還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舌苔白膩或黃膩等,若長時間處于疲勞狀態,運動減少,加上心情不舒暢,還會導致脾胃功能欠佳。因此,專家指出,夏季養生重在謹防腸胃病,健脾化濕。
此外,李建強調,夏季調理脾胃飲食應清淡,少吃辛辣油膩食物(如辣椒、羊肉、牛肉、狗肉)。綠豆百合粥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止渴、降膽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綠豆湯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氣功效。蔬菜應多吃綠葉菜及苦瓜、絲瓜、南瓜、黃瓜等,水果以西瓜為好。適宜的膳食有清拌茄子、熗拌什錦、綠豆南瓜湯、苦瓜菊花粥、綠豆湯等,有清熱通竅、健脾和胃功效。
慢病患者備個氧氣袋
隨著氣壓降低,夏天出汗較多,人體的血壓、血沉、尿量都會產生細微變化,容易誘發相應的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等。李建強調,有慢性病的人更應結合節氣特點,防止舊病復發或加重,并防止夏季常見病的侵襲。
李建指出,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加強室內通風,悶熱天氣可以物理降溫。有心臟病史的人要保持心情舒暢,貯備氧氣袋,在自覺胸悶氣短時使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患者,應注意室內溫度、濕度、通風換氣,必要時吸氧。
此外,夏季易患胃腸道疾病的人應禁食寒涼之品,患有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的人飲食要有規律,不要暴飲暴食,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多飲綠豆湯能防中暑
夏季天氣炎熱、陽光強烈、空氣濕度大,人體汗液蒸發困難,體內熱量積蓄過多;而出汗過多還會導致體內水和鹽大量排出,都可能導致中暑。所以,體力勞動者、室外工作者應多飲水。此外,服少量仁丹,喝綠豆湯等都可預防中暑。
另外,夏季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擋暑濕而致“中暑”。因此,一旦出現自汗、頭暈、心悸、乏力、惡心等癥狀,一定要考慮是否“中暑”了,應馬上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喝綠豆湯、溫開水、西瓜汁、酸梅湯等。
自制清涼消暑藥茶
夏天每日要為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夏季到底喝什么才能消暑防病?專家指出,這關鍵是要看體質。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尹志超指出,綠豆湯、酸梅湯、涼茶屬寒性,不適宜寒性體質的人飲用。女性經期和孕期也不宜飲用這些涼性代茶飲。
此外,從中醫學觀點來看,暑熱致病可分濕熱型和干熱型兩種。高溫、高輻射,也就是俗稱的干熱,強烈的太陽照射和較高的溫度導致人體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就非常容易中暑;高溫、高濕度,即夏季常見的濕熱天,人體不能正常排汗,皮膚血流量和心輸出量大大增加,心衰發生率和心臟病死亡率也會增加。專家建議,濕熱型應選取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類中藥,如菊花、薄荷、金銀花等。干熱型暑熱應選取益氣解暑、養陰清熱類中藥,如麥冬、玄參、西洋參等。
■專家指導
各類代茶飲功效大搜羅
雖然都是用來消暑防病的,但各類中草藥代茶飲功效還真不同,本期請尹志超為您解讀夏季常用的一些代茶飲的功效:
菊花:中醫認為,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菊花還有明顯的解熱、降血壓作用,可治療感冒頭痛及肝火上擾引起的目赤腫痛。暑日用菊花,不但能解暑,還可治頭暈眼花、昏厥中暑等癥。對因暑熱引發的頭痛、目赤、瘡癤等,有治療及預防作用;白菊花、黃菊花和野菊花三個品種,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薄荷:對因暑熱引發的頭痛、目赤、咽喉腫痛有治療及預防作用。有干、鮮兩種,以鮮為好,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金銀花:中醫認為,金銀花性寒味甘,它是古代清熱解毒的圣藥。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金銀花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廣泛用于風熱感冒、咽喉疼痛、口糜目赤以及外科皮膚瘡瘍、丹毒等癥。在酷暑炎夏,金銀花可清熱、降溫、解暑,并對預防夏季小兒痱毒癤腫等病癥也有良好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麥冬:對因暑熱引發的口干舌燥、咳嗽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玄參:對因暑熱引發的口渴、煩躁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對高血壓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可煎后泡服。
西洋參:對因暑熱引發的口渴、心煩、多汗及四肢無力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含服,也可加入茶葉中泡服。
薔薇花:中醫認為,薔薇花性味甘涼,除了可用于治療口腔炎、瘧疾等疾病外,還具有清暑和胃的功效,夏天代茶飲能生津止渴,清熱除煩。
三七花:性涼味甘,有清熱、平肝、降壓的功效。用于高血壓、頭昏、目眩、耳鳴、急性咽喉炎的治療。降血壓,降血脂,減肥,生津止渴,提神補氣。不建議三七花和其它花茶一起食用,因為三七花單味食用效果最好。
■小貼士
夏季常用藥茶方
一、清心涼肺茶
組成:鮮竹葉卷心20條、鮮桑葉50克、甘草5克。
用法:上三味用適量水同煲1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清心涼肺,除煩止咳,對心煩、咳嗽者適用。
禁忌:脾胃虛寒者禁用。
二、解暑利尿茶
組成:荷葉一片、西瓜皮80克、冬瓜皮80克。
用法:上三味與水同煮3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利尿除濕,適用口渴、汗多、尿少而黃者。
禁忌:虛寒人忌用。
本報記者 朱瑞娟
熱傷風別吃退燒藥
與冬季常見的風寒感冒、風熱感冒不同,夏季感冒多為暑濕感冒。北京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傳統醫療部主任李建指出,盡管夏季也有人會患上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但最常見的還是暑濕感冒,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熱傷風”,因為夏季悶熱、濕度較大,人們容易貪涼(如吹空調),因此容易感受風寒之邪。
從癥狀上來說,雖然都有鼻塞、流涕、發燒的癥狀,但暑濕感冒一般發熱重、惡寒輕,病人一般沒有寒冷的感覺,只是發熱,出汗多但是不解熱。因此熱傷風吃退燒藥效果并不好,而且還有副作用。中醫對暑濕感冒的治療,主要是清暑祛濕,如祛暑丸,暑濕感冒沖劑、金衣祛暑丸、藿香正氣等。此外,如果有嗓子疼、咽喉痛、舌頭發紅等癥狀,一般是風熱感冒;如果沒有嗓子疼等癥狀,一般為風寒感冒。而且風寒感冒怕冷的癥狀比較明顯,而風熱感冒發熱的癥狀比較明顯一些。
夏季預防感冒,李建提醒一定要注意休息、勿過分貪涼、適當補充水分,同時適量運動。
◎相關鏈接
暑濕感冒常用飲食療法
(1)清暑祛濕茶 鮮扁豆花、鮮荷葉、鮮玫瑰花各20克。將荷葉切成細絲,與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內,加水500毫升,煎成濃汁,加適量冰糖,代茶飲用。
(2)荷葉菊花苡米湯 鮮荷葉一張(或干荷葉12克),菊花12克,苡米30克,加水煮湯,去渣服食。此湯清暑利濕作用俱佳。
(3)藿香葉粥 鮮藿香葉20克,煎湯加白糖,每天服3~4次。或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加藿香汁煮沸,即成藿香粥,適量服用。藿香能解表邪、化內濕;鮮品芳香化濕作用更強。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者適宜。
(4) 釀冬瓜 冬瓜一個約500克重,海米10克,豬肉末10克,香菇20克,麻油、味精、精鹽、淀粉適量。先將海米用溫開水發好,香菇切成細丁,與肉末等攪拌均勻備用。把冬瓜洗凈,切頂取瓤,將海米、香菇等倒入瓜內,將瓜頂復蓋,蒸15分鐘,蒸熟后放冷即可食用。冬瓜有明顯的利尿作用,是清暑除煩的良品;海米有補氣作用,暑多傷氣故用之;香菇、豬肉亦有補中益氣的功效。本方適宜于氣虛感受暑濕者。
養生重在健脾化濕
夏季高溫與悶濕并存,濕度過大危害人體健康,中醫稱之為“濕邪”。當濕度上升時,身體會從腸道吸收水分,因而呈現浮腫,醫療上稱為“氣象綜合征”。人體脾胃受“濕邪”的影響最大,會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還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舌苔白膩或黃膩等,若長時間處于疲勞狀態,運動減少,加上心情不舒暢,還會導致脾胃功能欠佳。因此,專家指出,夏季養生重在謹防腸胃病,健脾化濕。
此外,李建強調,夏季調理脾胃飲食應清淡,少吃辛辣油膩食物(如辣椒、羊肉、牛肉、狗肉)。綠豆百合粥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止渴、降膽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綠豆湯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氣功效。蔬菜應多吃綠葉菜及苦瓜、絲瓜、南瓜、黃瓜等,水果以西瓜為好。適宜的膳食有清拌茄子、熗拌什錦、綠豆南瓜湯、苦瓜菊花粥、綠豆湯等,有清熱通竅、健脾和胃功效。
慢病患者備個氧氣袋
隨著氣壓降低,夏天出汗較多,人體的血壓、血沉、尿量都會產生細微變化,容易誘發相應的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等。李建強調,有慢性病的人更應結合節氣特點,防止舊病復發或加重,并防止夏季常見病的侵襲。
李建指出,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加強室內通風,悶熱天氣可以物理降溫。有心臟病史的人要保持心情舒暢,貯備氧氣袋,在自覺胸悶氣短時使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患者,應注意室內溫度、濕度、通風換氣,必要時吸氧。
此外,夏季易患胃腸道疾病的人應禁食寒涼之品,患有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的人飲食要有規律,不要暴飲暴食,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多飲綠豆湯能防中暑
夏季天氣炎熱、陽光強烈、空氣濕度大,人體汗液蒸發困難,體內熱量積蓄過多;而出汗過多還會導致體內水和鹽大量排出,都可能導致中暑。所以,體力勞動者、室外工作者應多飲水。此外,服少量仁丹,喝綠豆湯等都可預防中暑。
另外,夏季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擋暑濕而致“中暑”。因此,一旦出現自汗、頭暈、心悸、乏力、惡心等癥狀,一定要考慮是否“中暑”了,應馬上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喝綠豆湯、溫開水、西瓜汁、酸梅湯等。
自制清涼消暑藥茶
夏天每日要為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夏季到底喝什么才能消暑防病?專家指出,這關鍵是要看體質。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尹志超指出,綠豆湯、酸梅湯、涼茶屬寒性,不適宜寒性體質的人飲用。女性經期和孕期也不宜飲用這些涼性代茶飲。
此外,從中醫學觀點來看,暑熱致病可分濕熱型和干熱型兩種。高溫、高輻射,也就是俗稱的干熱,強烈的太陽照射和較高的溫度導致人體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就非常容易中暑;高溫、高濕度,即夏季常見的濕熱天,人體不能正常排汗,皮膚血流量和心輸出量大大增加,心衰發生率和心臟病死亡率也會增加。專家建議,濕熱型應選取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類中藥,如菊花、薄荷、金銀花等。干熱型暑熱應選取益氣解暑、養陰清熱類中藥,如麥冬、玄參、西洋參等。
■專家指導
各類代茶飲功效大搜羅
雖然都是用來消暑防病的,但各類中草藥代茶飲功效還真不同,本期請尹志超為您解讀夏季常用的一些代茶飲的功效:
菊花:中醫認為,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菊花還有明顯的解熱、降血壓作用,可治療感冒頭痛及肝火上擾引起的目赤腫痛。暑日用菊花,不但能解暑,還可治頭暈眼花、昏厥中暑等癥。對因暑熱引發的頭痛、目赤、瘡癤等,有治療及預防作用;白菊花、黃菊花和野菊花三個品種,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薄荷:對因暑熱引發的頭痛、目赤、咽喉腫痛有治療及預防作用。有干、鮮兩種,以鮮為好,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金銀花:中醫認為,金銀花性寒味甘,它是古代清熱解毒的圣藥。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金銀花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廣泛用于風熱感冒、咽喉疼痛、口糜目赤以及外科皮膚瘡瘍、丹毒等癥。在酷暑炎夏,金銀花可清熱、降溫、解暑,并對預防夏季小兒痱毒癤腫等病癥也有良好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麥冬:對因暑熱引發的口干舌燥、咳嗽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加入茶葉中泡服。
玄參:對因暑熱引發的口渴、煩躁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對高血壓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可煎后泡服。
西洋參:對因暑熱引發的口渴、心煩、多汗及四肢無力有治療及預防作用。可單味泡服或含服,也可加入茶葉中泡服。
薔薇花:中醫認為,薔薇花性味甘涼,除了可用于治療口腔炎、瘧疾等疾病外,還具有清暑和胃的功效,夏天代茶飲能生津止渴,清熱除煩。
三七花:性涼味甘,有清熱、平肝、降壓的功效。用于高血壓、頭昏、目眩、耳鳴、急性咽喉炎的治療。降血壓,降血脂,減肥,生津止渴,提神補氣。不建議三七花和其它花茶一起食用,因為三七花單味食用效果最好。
■小貼士
夏季常用藥茶方
一、清心涼肺茶
組成:鮮竹葉卷心20條、鮮桑葉50克、甘草5克。
用法:上三味用適量水同煲1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清心涼肺,除煩止咳,對心煩、咳嗽者適用。
禁忌:脾胃虛寒者禁用。
二、解暑利尿茶
組成:荷葉一片、西瓜皮80克、冬瓜皮80克。
用法:上三味與水同煮3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利尿除濕,適用口渴、汗多、尿少而黃者。
禁忌:虛寒人忌用。
本報記者 朱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