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殖水體pH值的指標是,使池水pH值保持在魚的適宜范圍,適宜范圍為7.0-8.5,當pH值在5.0以下,或在10.5以上時均會對魚產生危害。
正常情況下pH值的變化規律,是清晨養殖水體中二氧化碳多,pH值偏低,到了白天二氧化碳被大量消耗,使pH值升高。
pH值的高低對魚的影響很大,pH值過高過低不僅對魚類的生長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還會抑制光合作用,影響水中的溶氧量,妨礙魚類呼吸。
如果pH值過低,魚類生長在酸性環境中,會使魚鰓受到腐蝕,使魚的血液中酸性增強,降低耗氧能力,這時盡管水體中的溶氧量較高,但魚仍會浮頭,造成缺氧癥。同時還會使魚不愛活動,新陳代謝急劇減慢,攝食量減少,消化能力差,不利于魚的生長。同時,偏酸性水體還會引發魚病,導致由原生動物引起的魚病大量發生。如孢子蟲病、纖毛蟲病等。如果pH值過低,在5-6.5之間,又容易導致甲藻大量繁殖,對魚造成危害。當pH值過高時,超出養殖魚類的適應范圍也是不利的,容易造成魚的大量死亡。
pH值的控制方法是采用適時換水的方法調節水質。一般在高溫季節,每周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體積的五分之一,來保持水體中pH值的穩定;當pH值過低在5以下時,可施用生石灰每畝水深1米用15-20千克來提高水體pH值,也可使用EM原露來平衡水體pH值,用量為每畝水深1米,用0.5-1千克全池潑灑;當pH值過高,達到9以上時,可使用由多種有益微生物及礦物元素制成的水質改良劑對水體進行脫堿處理,用量為每畝水深1米用1.5-2.5千克全池潑灑,來降低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