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切合實際的引種計劃根據生產需求和目的,制定切實可行的引種計劃和方案,所引品種用途明確,需求一致。所引畜禽產地的環境和自然條件必須與當地的環境自然條件大體一致。如熱帶動物品種寒帶就不能飼養,而寒帶地區的品種,熱帶就難于養殖,氣候干燥地域的動物難于適應雨量充沛濕潤地區的環境條件等等。
做好引種前的準備一是做好引種動物的飼草飼料準備,備好營養充足、新鮮的飼料;二是做好所引動物的隔離舍準備,隔離舍要遠離飼養地的畜禽群,對隔離舍根據情況進行徹底的噴霧消毒和熏蒸消毒處理,保證干凈衛生;三是對調運動物的車輛做好嚴格消毒,理想的是用30%~4%的燒堿溶液進行噴霧消毒;四是做好引進動物的疫苗、藥物的準備工作。
引種場家的選擇輸入地的場家、所在地應是國家畜牧獸醫部門劃定的非疫區,場內獸醫防疫制度健全完善,動物衛生行為操作規范,管理嚴格;在選擇引種場家時,盡量選擇新建種畜禽場,建場時間最好不超過五年,所引品種規模數量應越大越好,便于挑選,所引場家應有職能部門頒發的《動物防疫合格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等法定售種畜禽資格證照等,同時所選擇的場家其生產水平要高,配套服務質量高,有較高的信譽度。
報告登記和憑證運輸引種時要對當地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提出引種申請和登記,取得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同意;同時要報告輸出地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經過輸出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對所引品種進行產地檢疫,對合格的動物出具《產地檢疫證明》,持產地證明換取《出縣境動物運輸檢疫證明》,并持《動物及其產品運載工具消毒證明》《重大動物疫病無疫區證明》進行運輸,對運輸的動物必須要佩帶免疫標識。
種畜禽的挑選和引進一要選擇本品種特征明顯的種畜禽,要查閱所引畜禽的生產水平檔案資料,至少查閱3代的檔案;同品種的動物要引生產性能高的品系,做到系譜清晰,遺傳性能穩定,血統純正。引進母畜要求乳頭數要多,無瞎乳頭,陰門要大,背腰平直,后驅發達;引進的公畜要求四肢粗壯,睪丸大而對稱,雄性特征明顯。
做好運輸減少應激選擇運輸的車輛要大小適中,并經過嚴格的清洗消毒,車上應墊上鋸末或沙土等防止緩沖抗擊的墊料,防止動物在運輸中顛簸碰幢受傷。在裝車時要注意畜只體重的大小,盡可能地將畜禽按體重大小分裝。對于個性強猛、特別不安的個體,可適當注射鎮定劑;運輸畜禽時盡量創造減少應激的環境條件和機會,如夏季運輸選擇陰涼天氣,避免過熱溫度,防止中署,注意畜禽的飲水供應;冬季運輸做到保溫防寒,防止賊風,在運輸途中盡量做到勻速行駛,減少緊急剎車造成的應激。
病死報告規范處理種畜禽運輸中一旦發現傳染病或可疑傳染病,要向就近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采取緊急措施;在運輸途中病死的畜禽不得隨意宰殺出售或亂拋棄,要在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督下,按有關要求和規定處理。
免疫檢測防止病入輸出地場家必須是按動物疫病免疫程序進行程序化免疫,且掛有免疫標識,場方應提供免疫檔案和相關資料;有些畜禽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檢查后再行引進。如奶牛的布病、結核病等。
做好準備,防止發病對引進的畜禽要做好溫度準備,特別是冬天要保證畜禽舍內的溫度,根據所引畜禽的年齡和要求,防止溫度過低引起畜禽發病。對所引畜禽要做好飼料過渡,場方應提供所引的畜禽3天~5天的喂養飼料,便于回輸入地后飼料逐漸過渡,以適應新的飼養環境,防止發病。
隔離觀察強化免疫引進的畜禽回到飼養地時應隔離飼養觀察20天~30天,個別還可長一些。在此期有必要對一些一類傳染病再進行一次免疫注射,如口蹄疫、豬瘟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雞新城疫等。
加強飼養保障健康做好引進畜禽的飼養管理。由于動物長途運輸和異地遷移飼養,對動物形成很大的應激,因此,動物進場后先供給清潔飲水,并在水里添加電解質、維生素類(VC、VE等)讓其自由飲用,同時讓動物充分休息4小時~8小時后再喂少量的飼料,最好喂原場的飼料,做好4天~6天飼料過渡,動物即可進入正常狀態。
引發疾病盡快治療引回的畜禽一旦有病,要盡快治療,且做好隔離,對其他健康動物飼料中可適當添加抗菌素類藥物,創造適宜的環境衛生條件,加強管理,確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