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條件差,基礎設施簡陋。養殖戶沿襲傳統的“低投入、高產出”的養殖模式,“一根木樁一只羊”的現象較普遍,大多數圈舍低矮簡易,夏不納涼,冬不保暖,舍內空氣污濁,陰暗潮濕。羊長期與潮濕污濁的地面接觸,易患寄生蟲病,且生長慢,不易發情、配種,生產性能降低。
二、飼養員責任心不強。有的養殖戶熱情很高,但不懂養殖技術,而聘請的飼養員由于在平時的飼養管理中忽視檢查羊的健康狀況,從冬天的防寒保暖、屯積飼草到夏天的防暑降溫、提供優質牧草、驅蟲防疫等,都沒有進行妥善的安排與處理,造成羊群體質差,生產力不高,疫病不斷。
三、草料缺乏。養殖戶多半在春天引進羊,剛開始草料供應還算及時充足,可過一段時間后,因所種植的牧草太少,飼養起步規模太大 (基礎群母羊少則 40~50只,多則100多只),出現飼草危機,只能以收購雜草維持,無論是草的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滿足羊的生長需要。有的農戶在飼草短缺的情況下便以飼糧飼喂為主,造成羊因缺少飼草,消化系統內的微生物平衡體系被打亂,引起一系列腸道菌群紊亂,使生長受阻。有的養殖戶勉強熬過秋季,到了冬天飼草供應還是問題,而且此時大部分母羊已配種受孕,僅憑儲存的少量花生藤、油菜籽殼根本不是長久之計,實在無草時便以枯玉米秸稈、枯稻草維持,這樣的飼養不僅使懷孕母羊營養得不到保障,而且育肥羊也難以維持生長,出現“夏壯、秋肥、冬瘦、春乏”的現象。
四、防疫驅蟲意識薄弱。不少養殖戶認為,羊比豬、禽生病少,相對比較容易飼養,驅蟲意識淡薄;有的養殖戶從不對羊舍、羊體進行消毒驅蟲,有的連基本的疫苗都不用;在飼養相對集中又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況下,病菌繁殖加快,羊抵抗力差,易暴發疫病。
五、飼養管理不到位。實踐證明,高床養羊投入少、簡便,減少了羊與糞尿的長期直接接觸,羊感染病菌、蟲卵的機會降低,而且減少飼草浪費,節省人力。采用高床養殖,能保障舍內冬暖夏涼,既符合羊的生活習性,又能充分發揮羊的生產性能,減少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