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初乳是母牛產犢后5天-7天所分泌的一種濃稠的奶油狀的黃色分泌物(俗稱“黃奶”)。初乳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而且還含有多種酶類、抗體、免疫體等具有輕瀉作用的物質。初乳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質,主要包括一些免疫活性物質,如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免疫細胞等和其他未知促生長因子,如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纖維性生長因子和血小板衍生因子等。而其后290余天所分泌的乳汁為常乳,即我們日常飲用的牛奶。牛犢和嬰兒一樣,出生時免疫功能尚不健全,難以面對環境中千千萬萬病原體及毒素的侵害,牛初乳就是保護犢牛幼小生命的圣品。
初乳對犢牛生長發育的作用
初乳的特殊作用 初生犢牛由于腸胃空虛,第四胃及腸壁黏膜不很發達,對細菌的抵抗力很弱,而初乳中的特殊功能就是能代替腸黏膜的作用,初乳覆蓋在腸胃壁上可阻止細菌侵入血液中,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初乳中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能殺死多種致病微生物和抑制某些病原菌的活動。K-抗原凝集素能夠抵抗特殊品系的大腸桿菌,喂過初乳后,可以有效地防止3周內犢牛的大腸桿菌引起的下痢。初乳的酸度高可使胃酸變成酸性,不利于有害微生物的衍生,但有利于激活真胃消化酶的活性,促使腸胃功能早日完善。初乳中有較多的鎂鹽,有輕瀉作用,可促進胎糞的排除;初乳中含有豐富易消化的養分,且可以促進第四胃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大量的消化酶可促使胃腸機能盡早形成。
提高免疫力 剛出生的犢牛自身是沒有免疫能力的。而初乳中的免疫調節多肽、免疫球蛋白等多種免疫物質,可促進胸腺制造T細胞,增強免疫能力,同時又調節糾正免疫功能紊亂,使侵犯自身機體的免疫病毒不再出現。犢牛吃到初乳后,免疫球蛋白就以未消化的狀態直接通過腸壁吸收進入血液,使犢牛產生被動的免疫力。
促生長作用 初乳是一種營養物質的來源,也是生物生長活性物質的載體,它能加強哺乳動物體內的新陳代謝,促進機體組織的合成,改變機體內分泌狀態,而乳源性多肽因子則對初生犢牛腸道生長發育起著主要作用。
初乳的飼喂技術
飼喂方法 分娩后一旦犢牛呼吸正常,出生后的犢牛應及時喂給初乳(1小時以內最好),以后24小時內飼喂5千克,保證足夠的抗體蛋白量。新生小牛最適宜的外界環境是25℃。因此,應給予保溫、通風、光照及良好的舍飼條件,逐步培養犢牛對外界產生應答能力。喂給犢牛初乳溫度應在36℃-38℃之間,為保證奶溫可用熱水浴加溫,直接加溫奶易凝固。如果用奶桶喂初乳時,應人工予以引導,一般是人將手指伸在奶中讓犢牛吸吮,不論用什么工具喂奶都不得強行灌入。體弱牛犢或經過助產的牛犢,第一次喂奶大多數反應很弱,飲量很小,應有耐心在短時間內多喂幾次,以保證必要的初乳量。應在4小時-5小時后喂第二次,以后每天喂3次,飼喂時的溫度保持在35℃-38℃。溫度過低的初乳必須加溫以防引起犢牛腸胃機能失調,導致下痢;相反,溫度過高,則會因為過度刺激而發生口炎,或導致犢牛拒食初乳。在初乳期每次哺乳1小時-2小時,應飲溫開水(35℃-37℃)進行補水。
飼喂量 應根據小牛體重的不同,每次所需的量不同(1.25千克-2.5千克),在24小時內應喂3次-4次,每次飼喂量不能超過犢牛的胃容積(體重的5%)。
飼喂用具的消毒 飼喂初奶可用清潔的奶瓶或奶桶,所有容器在使用前后必須徹底清潔消毒,切斷細菌的傳播途徑。在飼養犢牛時應該注意幾點:選好飼養員;給犢牛補充飲水;用于犢牛飲奶的用具,每次喂完后應認真用40℃以上開水洗凈、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