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雞的育成率、產蛋率及肉雞的增重率,是養雞業戶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養雞業能否取得經濟效益的關鍵。目前,部分農村養殖戶經濟效益偏低,與養殖觀念存在的五個誤區不無關系,要提高效益,必須消除錯誤意識,并采取正確的對策。
誤區一
無良種意識
農村部分養殖戶對于雛雞的選擇,首先是價格便宜,而雛雞是否良種,僅局限于雛雞的外表,通過雛雞的叫聲、精神狀態、是否有黑肚臍、大肚子等外部特征來評價雛雞的好壞,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雖然這些是最基本的條件,然而決定雞生產性能的往往是雛雞的內涵—所購雛雞的品種、日齡、出雛時間是否一致、雛雞個體大小是否一致、母源抗體是否一致等因素,特別是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這種內涵性的因素表現得會越來越重要,它將直接影響雞群日后生長的均勻度和免疫的效果,蛋雞的生產性能和一些指標也將因此受到影響。
誤區二
重育雛,輕育成意識
雞群的高產、穩產是獲取最大效益的保證,培育合格的后備雞是雞群高產、穩產的重要環節。然而在實際的飼養管理過程中,養殖戶往往把精力放在育雛階段,在育雛階段從各方面均能按種雞公司提供的措施管理雛雞,甚至有的養殖戶為了雛雞的健康生長,使用肉仔雞料來滿足雛雞的營養需要以達到快速增長的目的,然而在決定高產的主要時期—育成的早期階段(育成雞10周齡的體重達標與否將決定蛋雞產蛋性能的80%左右),因不能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而往往被養殖戶所忽略,很多的養殖戶在此階段,為了節約飼養成本,使用低品質的配方飼料,導致8-10周齡的體重不達標、雞群均勻度差,錯失了決定其高產的主要管理時期,使得雞群日后產蛋性能不高,產蛋高峰不高、產蛋高峰期持續時間短等不良影響。因使用低營養飼料,雞體為滿足自身的生長需要,大量采食低營養日糧導致胃變大,使其產蛋期采食量比正常飼養條件下多采食5-10克,這樣從整個蛋雞的經濟效益來講,大大增加了養殖成本,造成很大的損失。
誤區三
疫苗萬能意識
有的農戶認為,雞注射了疫苗后,百病皆無,萬事大吉了。往往不注重免疫程序和飼養管理,如散養雞到處可見,病死雞在河溝、路邊、房前屋后到處亂扔,人為造成很多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重復發生、流行,給養雞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給雞注射疫苗,免疫程序很重要。首先,在免疫程序的制定上,要根據本地區、本飼養小區的實際情況,參考供雛公司提供的免疫程序、疫苗品種、產生保護力的時間等因素;其次,要選用優質的疫苗、掌握好注射部位和劑量;三、本地沒有發生的病毒性傳染病不要使用活疫苗接種;四、每次接種疫苗后,對疫苗空瓶、接種空瓶、接種用具、滴鼻、點眼與注射的場所都要認真地消毒。
誤區四
輕視消毒
消毒是殺死雞舍、運動場所細菌、病毒的惟一手段,是保持環境潔凈衛生、雞只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之一。農戶養雞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消毒工作沒做或做得不徹底,環境衛生差,存有病原微生物所致;在一些養殖小區內,養殖戶相互之間串舍比較隨意,雞舍門口沒有必備的消毒槽、消毒盆以及采取的基本消毒措施,更不用講交叉用藥消毒了。人為增加了條件致病菌—大腸桿菌、支原體病在養殖戶中的發病幾率。農戶養雞一定要增強消毒防病意識,認真、仔細、高度重視消毒工作。
誤區五
飼料重價格輕質量,濫用藥
飼料是雞群發揮生產性能的基礎,優質、全面、合理的飼料往往能發揮雞群最大生產潛能,使雞群高產、穩產,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
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因為飼料成本占了養殖成本的75-80%左右,有的養殖戶僅注重飼料的成本,未重視飼料質量。實際上使用品質差的飼料,投入、產出比率相比品質好的更高;在低品質的飼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雜粕,其中的抗營養因子和一些致病因子將會大大的降低飼料中可利用的營養水平,還導致機體紊亂,易感染病毒,從而增加了雞群的死亡率,對生產造成很大影響。
根據雞的生長情況和某一時期的疾病預防需要,短期內在飼料中添加某些藥物是應該的。但是,部分農戶養雞濫用藥物的現象非常嚴重,飼料中常年累月加拌藥物,不但造成藥物浪費,也容易產生耐藥性,一旦得病,治療很難;因長期使用藥物導致中毒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因此,雞得病要及時確診,對癥下藥,絕對不能隨意用藥、盲目用藥、加大劑量;更嚴禁把藥物當作保健劑、促生長劑長期使用。若必須用藥要注意:選藥配伍要合理,劑量掌握要準確,用藥時間要適當。一般藥物連續使用時間不得超過一周,以免產生抗藥性和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