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栽培技術要點:一是一次播種保全苗,二是防除田間雜草,三是各項栽培技術措施必須配套。
一、品種選擇。旱稻要獲得較高的產量,必須選用適于旱作栽培的品種。其要求是:⑴生育期要適中,通常生育日數要求比當地主栽水稻品種縮短10-15天;⑵幼芽頂土力強,以利于出苗迅速,生長一致;⑶耐旱力要強,在比較干旱的條件下能正常生長;⑷抗病性強,特別要抗稻瘟病、胡麻葉斑病;⑸豐產性好,米質優。當前,適于遼寧種植的旱稻品種主要有丹粳8號、丹旱稻1號、旱糯3號等。
二、選地整地。選擇低洼易澇地、山間浸潤田或有一定灌水條件的保水保肥較好、松軟適度、pH值7.5以下的旱田或稻田。整地質量必須高標準嚴要求,達到地平、土碎、無明暗土塊,無根茬。整地以秋耕(或耙)春旋耕為好。由水田改種旱稻的地塊,必須在上年進行秋耕、耙地,以防播種時有大土塊。
三、適時播種。為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播前精選種子后用種衣劑包種或用甲基異柳磷拌種,以防地下害蟲危害。播種時間同當地玉米。播種量為7.5公斤/畝。播種方式一般采用平作條播,行距30厘米,開溝后播種,溝深5厘米,播幅6厘米,覆土厚2厘米。播種時及覆土后要壓(踩)實。有條件地區可實行機械系列化作業。
四、重施底肥。種植旱稻必須掌握重施底肥,輔施追肥的原則。底肥一般鋪施農家肥2000公斤/畝,開溝后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5-30公斤/畝、長效碳酸氫銨30公斤/畝(或尿素15公斤/畝)、多元微肥2公斤/畝。集中施肥時,種子與化肥不宜直接接觸,應用土隔開。有條件的地區可結合旋耕實行全層施肥。追肥視情況而定,分蘗期視長勢酌情追尿素7.5-10公斤/畝。對于偏晚熟地塊,齊穗后每隔7天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用量為0.2公斤/畝(對水30公斤),一般噴施2次。對后期脫肥地塊,可在噴施磷酸二氫鉀時加尿素1公斤/畝。
五、水分管理。除利用天然降雨和低洼地的地下水外,一般情況下可不灌水。嚴重干旱時應人工補助灌水,灌水次數和水量,視土壤含水量和旱稻需水情況而定。除因播前土壤干旱應灌底墑水外,一般苗期不灌水。分蘗后,當稻株受旱卷葉或萎蔫時,應及時補水。穗分化期、抽穗期、灌漿期稻株需水量大,對水分敏感,也是決定產量和米質的重要時期。一般在旱稻生育需水高峰期灌水2-3次,可增產20-30%,且堊白率降低。
六、防除雜草。旱稻生產成敗的關鍵是防除田間雜草。視雜草種類和基數選用不同除草劑配方,一般施藥2次,第1次為藥劑土壤封閉,即在播種后出苗前(一般在播種后7天左右)用丁草胺0.3公斤/畝和農思它0.3公斤/畝加二甲四氯50克/畝,對水75公斤噴霧(土干時必須加大水量,這是決定藥劑封閉效果重要一環,應高度重視)。為提高藥劑封閉效果,播種后噴藥前需用磙子壓碎地表土塊,以利于藥膜形成。第2次為雜草莖葉處理,出苗后當稗草2葉時,選晴天消露后用丁草胺0.2公斤/畝和殺稗王25克/畝,或用丁草胺0.2公斤/畝加敵稗1.5公斤/畝,對水50公斤噴霧(歷年雜草基數少的地塊,也可不施第2次藥)。必要時,輔以人工除草。
七、防治病蟲。用種衣劑包種或用甲基異柳磷拌種,防治地下害蟲(低洼地尤應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出苗后,如有螻蛄危害,可用敵百蟲0.25公斤/畝加細潮土20公斤,拌勻后撒在地表。在稻穗破口前3天左右,用DT殺菌劑(又名琥珀酸銅、銅菌靈)0.1公斤/畝對水40公斤,或者在稻穗破口前5天到抽穗期,用12%曲瘟菌絕50克/畝對水40公斤噴霧,防治稻曲病。其它病蟲害防治同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