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合理的六區或三區輪作體制;麥-麥-豆-麥-雜-豆。根據秋整地質量,底墑以及冬雪情況,制定計劃、采取措施。正常情況下在化凍初期進行耢壓保墑;無秋整地基礎的地塊要根據“土平耙耢結合保墑,土濕耙地散墑”的原則適時及早動手,整理耙細。
選用高產優質品種,做好發芽試驗,計算合理播量:用種子量3%的50%的福美霜+50%多菌靈(各半)拌種;防治腥黑穗和散黑穗病。拌藥前不可先拌ABT生根粉0.05克/畝或稀土1克畝等,增強苗期的抗旱能力,促進根系生長和早出苗。處理過的種子根據播量設計,定量裝代堆放,通風良好,防止霉種:化肥按比例混合,打碎過篩,按設計量定量裝袋。按播量沒計調準播種量,確保插量準確無誤,杜絕開溝器的擺動與跳動,以保證播深一致、行距一致。改內刮土板向后拉,延長分鐘棍,變寬苗帶播種,播幅寬為4-5厘米。
二、播中技術
以氣溫穩定通過0℃,土壤化凍深度3-5cm為始播期,要保證播在高產期,采用15cm行距寬苗帶播種。播種鎮壓后2~3cm、干旱情況下超過4cm,一般保證每平方米收獲穗數在650-720穗為宜,早熟品種可適當加大。秋施肥的地塊余下的1/3肥料隨種同播,二銨3~4公斤;尿素2公斤為宜;深秋施肥的地塊,春天要種、肥兩遍作業,先播底肥,深度不少于6cm,二銨6-7公斤,尿素3~4公斤,隨播種下種肥,二銨3~4公斤,尿素2公斤。
三、苗期管理
1 麥苗處理
出土后及早查苗補種,頂先催芽,種子田要同一品種、商品糧田可補早熟品種。土暄、土干、苗旺、土塊大要壓,土硬、土濕、苗弱、鹽堿地不壓。
2 除草
田間有闊葉、雙子葉雜草及野燕麥時,宜在小麥3葉期噴藥滅草,每畝用72%2,4-D丁酯40-50毫升,65%野燕枯80毫升,以及博林牌噴施寶等植物生長調節劑5毫升混合液,根據藥劑要求配水噴霧。如果小麥密度大,生長過旺,三葉期畝用100-200克矮壯素歲化學除草噴霧。
3 追肥
缺底肥或種肥的地塊,按設計肥量在苗期迫肥。
四、收前治理
1 葉面追肥
每畝用尿毒0.5公斤,磷酸二氫鉀0.15公斤或鉬酸銨10克,以及調節劑一噴施寶5毫升兌水55公斤,于抽穗20%時大容量噴霧。避免小麥后期脫肥,促使灌漿強度,達到粒大、粒飽、粒重。
2 病蟲害防治
2,1防治赤霉病:用50%的靈菌靈膠懸劑或70%的甲基拖布津配成1000倍液,每畝用50-60公斤噴灑,一個星期后再噴一次。或畝用50%多菌靈膠懸劑加粉銹寧10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
2,2防治根腐病:于抽穗期每畝用氧環三唑6-7克(有效成分)兌水50-60公斤葉面噴霧。
2,3防治害蟲:主要是粘蟲、草地螟,要求作到治早、治小、治了、用敵殺死、殺螟松等按產品說明書配制使用。
五、收獲與伏翻(松)整地技術
1 掌握分期
乳熟末期到蠟熟期分段收獲,抓緊割曬,進入完熟期及進聯合收獲,同時兼顧拾禾。
2 及時晾曬
進場后,要及時晾曬或烘干,產品含水量要降到14%以下,要符合國家小麥質量標準二等以上(GB1351-86)。
3 及早整地
對沒有深播深松基礎地塊,盡力搶時機伏播淞)爭取“伏雨春用”,做到“春早秋防”,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接納貯存伏雨,充分發揮“土壤水庫”作用。
六、秋整地、深施肥技術
1 重視整地質量
深松,對沒有深松深翻基礎的地塊,要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水庫”容積,一般25-30厘米。帶一臺輕耙進行合墑松地。對多年不翻的土地一般5-6年翻一次,控制多年生根生雜草和病蟲害;耕深18-20cm,翻壟整齊,覆蓋嚴密、不重不漏、不坐不立,地頭橫耕整齊,不出三角抹斜和地中塹溝壟臺;耕塹要直。耕深一致;耙茬深度要達到15~18cm,不重耙、不漏耙、不拖耙、耙平、耙碎、耙透、耙勻,地頭地邊耙嚴耙齊;輕耙整地、耙深3~10cm。要耙細耢平、使土壤上虛下實。
2 封凍前深施肥
在封凍前4-5天將二銨與尿素混合用播種機沿與小麥壟向呈300夾角播入土壤、深度7~10cm,畝肥量約占總肥的2/3,一般二銨6-7公斤,尿素3-4公斤,肥量可根據測土結果以及當地經驗分地塊作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