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褐斑病俗稱葉斑病、斑點病、火聾秧子等,是發生普遍、危害嚴重的一種病害。在我國各甜菜產區均有發生。其中,在氣溫較高、降雨多而頻繁地區或灌溉栽培的區域發病重,對甜菜產質影響極大。據我們多年試驗與調查結果,甜菜褐斑病罹病程度為1級時,甜菜減產11%,含糖率降低0.37度;罹病2級時,甜菜減產15.9%,含糖率降低0.9度;罹病3級時,減產28%,含糖率降低1.47度;罹病4級時,甜菜減產37.6%,含糖率降低2.56度。
甜菜褐斑病除危害原料甜菜外,還侵染采種甜菜、葉用甜菜(牛皮菜)、食用甜菜(紅甜菜)和飼料甜菜,以及濱藜、酸模、車前、蒲公英等幾科植物。
一、甜菜褐斑病的癥狀。甜菜褐斑病侵染原料甜菜和采種植株的葉片、葉柄、花枝和種球。甜菜褐斑病的癥狀主要在中層和外層葉片和葉柄上出現褐色或紫褐色圓形病斑。初期斑點很小,以后逐漸擴大,直徑為3-4毫米,后斑點周圍由花青素形成的紫褐色邊緣。因品種和環境條件的不同,有時顏色略深或不明顯。后期病斑的中央呈灰白色霉層,在濕潤天氣更明顯。病斑中央較薄,易破碎。每片葉上病斑數量少則幾個,多則1000余個。罹病嚴重時,病斑連成片,葉片干枯死亡。病菌在自然條件下,不侵染幼齡葉,只侵染成齡葉子。因此,甜菜褐斑病主要在甜菜植株的中外層葉子上發生。環境條件有利于病害流行時,病菌逐漸從外層向內層擴展。后期罹病葉子陸續枯死、脫落,再生新葉引起甜菜根頭伸長,并形成帶有葉痕的根頭,狀似菠蘿。葉柄感病后,形成褐色棱形病斑。在甜菜采種植株上,甜菜褐斑病病菌除浸染葉片、葉柄外,還能侵染花、使種球帶菌。
二、甜菜褐斑病病原菌的傳播和侵染。甜菜褐斑病病原菌屬于半知菌類,菌絲橄欖色,多聚集一起成菌絲團。分生孢子無色、透明呈鞭狀稍彎曲,一般為6-10分隔。
甜菜褐斑病病原菌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5-28℃,在37℃以上或5℃以下時停止發育。最適宜的相對濕度98-100%,以小水滴中(雨、露)為最好。分生孢子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弱,附著在種球上只存活1-2個月,在堆肥中2個月失去生活力,它不是發病的主要來源。菌絲團生活力很強,寄生在種球、母根根頭或葉子上,可存活2年以上,它是第二年春季主要侵染源。這些越冬的病原,到第二年春季溫濕度條件適宜時,就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風傳播。當分生孢子落到葉子上,遇到水滴便發芽,產生芽管,并通過氣孔侵入葉組織內,在細胞間隙中擴展蔓延,經過一定的潛育期便形成病斑,其上再形成分生孢子,如此反復侵染,在田間植株上形成大量病斑。每年甜菜褐斑病的發生和危害程度取決于重復侵染的次數,次數愈多,發病及危害也越重。
三、甜菜褐斑病的發病條件。甜菜褐斑病的發生和流行有以下幾個條件:
1、有足夠的越冬病原菌數量。越冬病原菌(菌絲團)的數量多少是病害擴展的基礎。多年種植甜菜的老區,田間越冬致病菌絲團多,一般發病重;甜菜新種植區域地塊發病輕。重茬、迎茬或在靠近上年發病地塊種植甜菜,田間和周圍病原菌多,發病重。種植感染褐斑病的種子發病早,因增加了重復侵染機會,加重病害發生。
2、適宜的氣候條件。甜菜褐斑病的流行主要取決于氣候條件。溫度影響潛育期的長短。當平均氣溫在19-23℃(最高溫度不超過29℃、最低溫度在13℃以上)時,潛育期最短,為5-8天,如果平均氣溫升高或降低,或最高氣溫升高、最低氣溫降低,都可使潛育期延長。降雨量直接影響孢子的形成和分散傳播。甜菜褐斑病的孢子形成,需要在相對濕度98%以上,因此只有降雨和灌溉才能滿足高濕度要求。同時,降雨時,由于雨滴的飛濺可使分生孢子分散傳播。一般連續降雨后的15-20天,便可出現1次病勢擴展高峰。溫度也會影響甜菜葉片氣孔的開張,為孢子侵入打開門戶。
3、品種和植株的葉齡、長勢。選用的甜菜品種,即種質和植株的長勢是甜菜感染褐斑病的內因。不同品種感染甜菜褐斑病有很大差異,一般國外品種感染甜菜褐斑病比國內育成的品種發病早、罹病重。國內品種尤以甜研系列品種表現出較強的抗病性,植株生長勢強,苗期及新生葉基本不感病;一般長出15片真葉后易感染褐斑病。
四、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方法。甜菜褐斑病的發生和流行程度,因各地的氣候條件和栽培技術等不同差異較大,因此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措施要因地制宜。在氣候干旱冷涼的旱作甜菜栽培區,一般發病較輕,危害不大,主要采取選用抗病品種和相應的農業技術措施;在氣候溫熱、降雨量多或灌溉栽培區,甜菜褐斑病發病早、持續時間長、危害比較重,在防治上應采取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以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農業技術措施。
1、種植抗病品種。選用經過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表現抗褐斑性強,產質量優良品種,如甜研、雙豐、吉甜、ZD(中德合作育成)系列品種,一般比普通品種抗病性至少高1級,提高含糖率0.5度,提高產糖量15%以上。
2、實行4年以上輪作。甜菜褐斑病病菌主要以菌絲團的形成殘存在土壤中,因此重茬和迎茬種植甜菜發病早、發病重,要求實行4年以上輪作,以減少土壤中帶菌量。輪作時甜菜必須與上年的甜菜地距離50米以上,并安排在上風頭,以減少病原借風、雨傳播。
3、清理田間殘株病葉,實行秋翻。甜菜收獲時,常在田間遺留大量殘株病葉,這是第二年甜菜褐斑病病原菌主要侵染源。因此要認真清理,運出田間,然后進行秋翻。
4、加強甜菜褐斑病預測預報,及時噴藥防治。為了充分發揮藥劑防治的最大效果,必須掌握甜菜褐斑病的流行規律,根據預測預報結果,確定甜菜噴藥次數。藥劑防治甜菜褐斑病是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可選用的有效藥劑有以下幾種:
①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②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③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④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⑤40%滅病威(即20%多菌靈+20%硫磺)膠懸劑,每畝50-65毫升,配成600-800倍液;⑥20%禾本卡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以上藥劑在甜菜褐斑病病菌無抗藥性條件下,一般可保產10-20%,含糖率提高1度左右。
通常苯丙咪唑類藥劑如托布津、多菌靈及其復配藥劑等連續使用3年以上,甜菜褐斑病病原菌便產生抗藥性,甚至無防效,可用禾本卡克或百菌清代替。
藥劑配制方法:先將稱好的藥劑加少量水調成糊狀,然后加足稀釋水量充分攪拌,配成所需濃度藥液。每畝用藥液40-50公斤。噴藥時間:在田間首批病斑出現后,且有5-10%植株發病即開始第一次噴藥,以后每隔15天左右噴1次藥。最好上午10時以后露水已干時噴灑藥劑。發病輕的地區或地塊,噴灑1-2次;發病重的,噴灑3-4次。如果噴藥后6小時內遇雨,應酌情補噴藥劑。如果發生甘藍夜蛾、藜夜蛾等地上部害蟲危害,可與殺蟲劑混合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