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亦稱痛經為經行腹痛,臨床上常見有氣滯血瘀、寒凝胞中、濕熱下注、氣血兩虛、肝腎虛損等證型。
凡在經期前后或行經期出現下腹痛及其他不適癥狀的,稱為痛經。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指生殖系統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又稱功能性痛經,常發生在月經初潮或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婦女,一般在婚后或生育后痛經可逐漸緩解或消失。繼發性痛經常由生殖系統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粘膜下肌瘤等引起。
中醫亦稱痛經為經行腹痛,臨床上常見有氣滯血瘀、寒凝胞中、濕熱下注、氣血兩虛、肝腎虛損等證型。以下食療方法可供參考:
1.生姜6克,紅棗10枚,紅糖60克,加水適量煎湯飲。月經前每日1次,連服3-5日。用于氣血兩虛型痛經。
2.山楂(干)200克,放入米酒500毫升中浸泡,密封7天后可用。月經前,每日2-3次,每次10毫升,連服3-5日。用于滯血瘀型痛經。
3、丹參60克,黨參30克入白酒500毫升中泡30天,于月經前,加紅糖調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3次,連服3-4日。用于氣血兩虛痛經。
4、益母草30-60克,玄胡20克,雞蛋2個,加水同煮,雞蛋熟后去殼取蛋再煮片刻,去藥渣,吃蛋飲湯,月經前,每日1次,連服5-7日。用于氣滯血瘀型痛經。